知多一點點(聖經篇):第一本中文聖經全譯本

現在最流行的中文聖經譯本,是《和合本》,在1919年出版。但你知不知道,最早的中文譯本,是在什麼時代出現嗎?
聖經中文譯本,最早可追溯至唐朝。按於1625年在西安出土的「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」所記,其中有《真經》、《舊法》、《經留二十七部》和《翻經建寺》等,證實在唐朝景教傳入期間(635年),已有中文聖經譯本,但已失傳。
1305年,天主教方濟各會主教若望.孟高維諾(John of Monte Corvino),從北京寫給羅馬教皇的信中提到,他已經將新約聖經和詩篇譯成中文,而且用優美的書法抄寫完畢,可是未見其譯本在中國流傳。
十八世紀初,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巴設(J. Basset)將四福音、使徒行傳和保羅書信譯成中文。《巴設譯本》可能是日後馬殊曼和馬禮遜翻譯聖經時的藍本。
馬殊曼(Joshua Marshman)根據拉丁文聖經,翻譯為中文,他花了十六年時間在印度翻譯,於1811年出版新約,並於1822年在印度出版《新舊遺詔全書》。
宗教改革後,第一位到中國的基督教傳教士馬禮遜(Robert Morrison),受英國倫敦會差派去中國。他在1807年9月(清嘉慶十二年)先抵澳門,旋即進入廣州傳道。為更有效及快速地把福音傳給中國人,他努力學習中文,翻譯聖經;終於在1813年完成翻譯新約,並在1814年於廣州出版;後於1823至1824年間,在馬六甲出版聖經全書,名為《神天聖書》(註:上圖就是以西結書第一章)。馬禮遜於1834年8月在廣州病逝,享年五十二歲,葬於澳門。

作者:黎有恆